〈生態古蹟遊 娛樂教育兼備〉
(大公報,2017年3月21日)
謝惠芝會長報章撰文
「生態古蹟遊」兼顧「自然景觀」與「人文景觀」,讓遊客置身於大自然中,既可沿途觀賞風光,也可探索歷史文物,娛樂及教育兼備,是結合感性和知性的深度旅遊。
今天,香港有多個適合「生態古蹟遊」的地點。舉例說,港島有鰂魚涌郊野公園的「戰時廚房」,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遺物,每個爐灶的灶口呈圓形。另外,華富邨的瀑布灣公園頗有來歷,1816年英國一外交使團出使清朝時,曾行經此地,讚曰:「美如畫,湧出瀑布」,瀑布灣因而得名。海旁有廢棄的碉堡,是英軍當年抗日時的備戰設施,至今保存完好。
新界方面,它的自然景觀更多,最適合生態古蹟遊。其中水浪窩郊野公園內由基石組成的「元代天文台」,是仿照河南登封縣的元代天文台構建;屯門龍鼓灘的「皇帝巖」,相傳是南宋帝昺為躲避元兵的藏匿之地;城門郊野公園的「戰地遺蹟」,有日軍侵港前的英軍防禦工事,現成為戰地遺蹟教育徑。再者,東龍島、大嶼山東涌等清代炮台、嶼南北英租界碑石、燈塔與石刻等古蹟,不勝枚舉。
還有,各區郊野公園內的水塘,部分是戰前水塘,政府於2009年列為法定古蹟,合共41項具歷史價值的水務設施。當中,薄扶林水塘在1860年最早落成,其次是大潭水塘、黃泥涌水塘、九龍水塘、城門水塘及香港仔水塘。獨「大潭水務文物徑」已涵蓋21項古蹟,包括石橋、輸水道、水壩、水掣房、紀錄儀、隧道口等,建於1883年。遊客可飽覽大自然之美,又能探索水務歷史建築之妙,樂趣無窮。
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課程主任謝惠芝
http://www.takungpao.com.hk/p1/2017/0912/112124.html